IE工业工程实务-安岷
课程背景:
精益生产是建立在IE(工业工程)基础上的,速度和效益是精益生产的二大特征。而实现速度和效益是由工业工程(IE)来支撑的。IE是能更好地实现精益生产目标的基本工具。IE是从生产过程出发,对每一个工序、每一个动作、每一条生产线、每一台设备、每一个员工都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和分析,以期达到作业的最优化。
授课目的:
这门课程系统讲述了工序、动作、生产线、设备、员工和工厂构成精益生产的作业系统。如果孤立地研究某个点或面,也许局部是最优的但不一定达到总体最优。因此,IE从总体和系统的角度来寻求整体的最优化。
该课程使学员注意过程时间的量化。一个工序需要多少时间,一个动作需要多少时间,生产一个产品需要多少时间,每个过程都得到量化,以秒甚至毫秒为计量单位,十分注意生产过程的速度和效率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,以提高企业生产干部的职业素养,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。
授课对象:
班组长、车间主管、生产经理、IE工程师、生产副总
授课时间:2天
课程提纲:
第一部分:IE工业工程定义
IE工程定义;IE工程的效果;IE工程的内容
第二部分:工序管理的实践
生产准备计划;工序管理之材料管理;工序管理之作业管理;工序管理之切换管理;工序管理之技术管理;做好工序管理的三大基础条件;整理的具体内容;整顿的要点;影响员工士气的7大因素;外订货交期延误原因分析。
第三部分:作业改善的推进方法
改善作业的两种方法;寻找工序问题的16问;改善作业的四大目标;分析现状的5W1H法;改善作业的12大构想;改善作业的ECRS方法;改善作业的3S法;动作经济原则;改善动作的着眼点。
第四部分:TRIZ改善方法
何为TRIZ理论;TRIZ40个经典原理。
第五部分:工序分析
工作分解;工作分割的大小程度;作业改善和工序分析信息;工序分析的种类;工序分析符号;工序改善流程;工序分析表;工序分析表记录原则;工序改善基本原则;作业改善的基本方法;机械设备改善的基本原则;材料或产品改善的基本方法。
第六部分:动作分析
定性、定量、区别、效率观察;工作的细分与基本动作;动作要素分析;18种动作要素一览表;动作要素分析及注意点-空手;动作要素分析及注意点-抓取;动作要素分析及注意点-移动;动作要素分析及注意点-装配;动作要素分析及注意点-拆卸;动作要素分析及注意点-放手;动作要素分析及注意点-检查;动作要素分析及注意点-定位;动作要素分析及注意点-寻找;动作要素分析及注意点-找到;动作要素分析及注意点-选择;动作要素分析及注意点-思考;动作要素分析及注意点-延迟;动作要素分析及注意点-故延;动作分析用表;动作分析的注意事项;动作分析的实施步骤;动作分析中的14个改善重点;动作经济的3大原则;动作单位的动作评价;18个动作精简案例展示。
第七部分:工作抽样
工作抽样法内容;连续观测法的运用与实践;工作抽样观察示例;瞬间观测法的运用与实践;置信度与精度;相对精度与绝对精度;PSN的关系;求得PSN关系计算案例;分析目的与样本数的关系;观测次数与观测时刻;观测项目分类的4大方法;现场工作抽样的5大原则;工作抽样的实施步骤;工作抽样实战案例#。
第八部分:工时研究
何谓标准工时;标准工时的6大功能;标准工时的构成要素;设定标准工时方法---秒表法;观测前的准备的6大要点;工时观测的10步流程;作业要素划分技巧;秒表的读取方法;观察动作记录时间技巧;记录工时的要点;作业要素的纯作业时间计算;纯工时的记录;作业循环周期产生的基准;异常值判断的基准;宽余时间分类;标准工时汇总图。
第九部分:生产线平衡分析
生产线平衡分析的目标和目的;作业节拍分析图例;作业节拍分析图制作流程;工序节拍时间计算方法;生产线平衡效率计算方法;生产线平衡改善2大原则;生产线平衡分析结果的解读方法;生产线平衡分析的使用方法。
第十部分:生产现场平面布局分析
追求布局最优化目的;布局设计与改善的四种形态;四种布局类型比较;布局分析工具-接近相互关联法;布局案例分析。